對維特根斯坦的一些思想評述

23/02/2019

世界是事實而非物的總和。
——《邏輯哲學論》1/1

對維特根斯坦的評論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對我自己哲學認知之演進過程的一個具體性表述。從一個時間跨度很長的哲學著作的研讀過程中,我擺脫了或者說否定了自己思想中一些本應該占據基礎性的一些論點。所以說,在寫作本文的時候,我的哲學觀點可以說是雜亂無章的,也可以說是一個漫長的過渡時期。

必須在開始加以說明的是,維特根斯坦從來沒有解決實際的哲學問題,他所研究的自始至終只是哲學很小的一部分內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維特根斯坦的廣泛或者說「普遍」程度是不及同時代許多現象學家的。盡管他們同樣都將語言自始至終放在自己理論的中心。

但探討維特根斯坦的思想有利於我們對近代哲學的變化做一個很深刻的理解。從笛卡爾,或者說更加古老的亞里士多德時代確立的理性哲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所剩無幾了。這一方面歸因於非西方哲學觀點的引進,例如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對黑格爾以及更往後的海德格爾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哲學的「科學化」趨勢已經不可避免。羅素將邏輯和數學作為解決哲學問題的根基,而胡塞爾也將心理學的問題視為哲學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維特根斯坦也是古典哲學的鮮明反對者之一。他的理論盡管有很多羅素的影子,特別是《邏輯哲學論》這樣的早期著作,更是由羅素的符號邏輯主義直接發展而來,但是維特根斯坦和羅素走出了有很大分歧的兩條不同道路。

我最初閱讀《邏輯哲學論》時會驚嘆於它的體系簡潔。在之前的那段時間,我曾一直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世界的實在性能否用一句「語句」說出?《邏輯哲學論》幾乎解決了這一個問題。正如引言所說,對世界的事實性理解構成了我們言說世界的基本原則。這條原則和其後的

事實是事態的存在,基本事態由對象結合
——《邏輯哲學論》2/2/1

一起構成了維特根斯坦早期哲學的基礎約定,這是他體系之中的公設化原則。我們通過「命題」來言說世界,就是在通過語詞來指稱對象的基礎上,能用純邏輯的命題來描述世界實在。這種對應結構在當時的我看來是十分美妙的。

在這之前我對人類的認知解釋為投影說。事實或者說存在通過投影在人們心中產生語言的行為基礎,而這些語言和行為又使得存在有了在地的特質。這樣的解釋和維特根斯坦的圖像說,以及意義由命題產生有著相似之處。

然而,這之中又隱含了很大的不同。我所認為的投影,是建立在人類先驗的固有理性上的投影,「萬事萬物……都可言說」,且存在只是通過語言確實地在了起來,在這一層意義上,是人類的群體理性意識和超時代的人類心理產生了世界的實在。而維特根斯坦認為,命題的意義和可說性首先取決於這個事實是否「真」,即是否「邏輯可檢驗」,這就使他的早期學說帶有了實證主義的色彩。

另一個我對維特根斯坦本來的誤解是,維特根斯坦對重言式論證了其無意義的本質。對於倫理學和其他經驗哲學,由於他們的話題並沒有實在可以對應,它們便是無意義的,是「不可言說」的。維特根斯坦對這些問題可討論性是采取否定態度的。

對不可言說的事物,人們必須以沈默待之。
——《邏輯哲學論》7

這使得我對維特根斯坦的本來看法是,這些一般哲學問題是不成問題的,它們的無意義「決定」了它們的「不重要」。但事實上,維特根斯坦對這些存在的態度是很尊敬的。他認為,倫理學和宗教等的原則是獨立於世界之外的,而世界又是邏輯規則產生的偶然,所以倫理學和宗教也是獨立於邏輯之外的,它們對人的指導作用,它們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在的特質,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和我所認為的,一般道德也受到先驗理性的支配是不同的。

《邏輯哲學論》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論述圖像說和從羅素那里繼承而來的真值函項理論,這部分留待和羅素的邏輯學一起評說。

他必須放棄這些命題,然後他便正確的看待世界了
——《邏輯哲學論》6/54

維特根斯坦認為他當時已經解決了全部的哲學問題,《邏輯哲學論》已經是一份最完美的答卷了,因此寫下了這段話。顯然根據他自己的理論,《邏輯哲學論》本身也不可能在言說實在,它是沒有意義的,它的最終目的和僅有的效用是解決了哲學爭論,或者按他自己的話說,「澄清」了事實。我們必須拋棄它的理論表層,才能正確地理解世界,或者說,才能理解「語言邏輯」。

當然,這和後期的維特根斯坦理論有著許多截然不同的要點,如果用一個隱喻性的語句作結的話,《邏輯哲學論》所代表的早期哲學是一棟結構精巧美麗,卻沒人願意住進去的大廈,它提供的是一種可能性,而維特根斯坦的後期哲學卻是一片「內容充實」的「荒原」,不論是誰走入這片荒原,都不再能夠回頭。

某種意義上,維特根斯坦的後期思想也很像博爾赫斯小說中,掩藏於沙漠中的不死之國。

「前頁」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