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 [possibility]
可能性 [possibility]
很多人將貝爾的理論看作是對馮諾伊曼的證明的優化,認為它完全否定了隱變量理論,從而證實了量子力學的正確性。這除了是對玻姆所做工作的忽視以外,也意味著對 EPR 關聯性的忽視。
我們需要將貝爾的工作看做是 EPR 的後續,EPR 證明了,要保持時空的局域性,我們必須引入局域的確定性隱變量理論來和實驗保持一致(回憶第一節引言費曼所說),而貝爾證明了局域的確定性隱變量理論永遠無法和實驗保持一致,按照簡單的邏輯學,我們可以立即推出:時空的局域性是錯誤的!盡管貝爾定理的關鍵在貝爾對局域性的表述正確與否(我們將會在之後探討其他可能性),但當我們重新審視 EPR 與貝爾理論的關聯時,我們似乎不得不將現代物理學的兩座基石之一看作是錯誤的。
貝爾自稱為愛因斯坦的追隨者,因為他在1964年想從局域性的第一原則來推得量子力學。理性的真實否定了這一點,他在其後的講演和論文中甚至暗示了,超距作用——如龐加萊和洛倫茲所假設的那種絕對參考系,甚至是以太,可能真的存在著。與此同時,困擾愛因斯坦的量子糾纏,成功突破思想的牢籠,在應用中展現可能的價值。去年發表在 Nature 的最新實驗物理測量結果甚至表明,亞原子範疇的量子隧道效應(quantum tunneling)是超越光速的。
當然我們可以說,量子隧道,如同德布羅意波是無法攜帶信息有效結構的,但宇宙學突飛猛進的發展,又可能揭示了早期宇宙留下的蟲洞具有超距旅行的潛力。
究竟真實是怎樣的呢?自然會告訴我們這一點,又或是,告訴我們究竟哪些真實可以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