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艾米·諾特的生平 [appendix2]

Her courage, her frankness, her unconcern about her own fate, her conciliatory spirit were, in the midst of all the hatred and meanness, despair and sorrow surrounding us, a moral solac.
— Hermann Weyl

艾米·諾特(Emmy Noether)出生於巴伐利亞州一個普通的中產猶太家庭。1900年,18歲的諾特從一所中學畢業,並獲得教師資格,在當時,富有的中產小姐在中學教授英語和法語被認為是一項體面的工作,但諾特卻放棄了這個機會,她決定就讀埃爾朗根大學。

諾特一開始被允許旁聽數學系的課程,1904年正式成為學生。在哥爾丹的指導下,她花費三年時間獲得了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代數不變量。她計算出了三百多個不變量,並在數學界獲得了良好的反響,盡管在之後,她並不滿意自己的成果,認為它們是毫無意義的。

諾特隨後在母校無償教授了七年的數學。1915年,受希爾伯特的邀請來到哥廷根。按照普魯士法律,女性並不能獲得教職,面對諸多質疑,希爾伯特做出了著名的回擊:「我們畢竟是一所大學,而不是一間澡堂。」在這段時間裏,諾特證明了關於守恒量的定理,並由克萊因代為在皇家科學院發表。

1918年,看到諾特研究的愛因斯坦寫信給克萊因:「在閱讀了諾特小姐的研究後,我再次為她沒有教職而感到不公。」在希爾伯特的名義下開設講座四年後,諾特終於獲得了一個依然無薪的教職,可以自己教授學生。一戰以後的飛速通貨膨脹讓她的生活十分艱難,但她並不在乎這點。

諾特在隨後的十三年中對純粹數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她對環的理想做出了準確定義,並在1928年看到了交換代數和拓撲學之間深刻的聯系,因此被認為是代數拓撲的奠基人之一。她喜歡在授課時與學生討論,許多重要發現也是因此做出的。

1933年,諾特由於猶太人身份被哥廷根解雇,在她曾經門生韋伯的鼓吹下,學生們開始向校內「反德意誌精神」勢力發起攻擊,哥廷根大學的數學中心地位自此失去,希爾伯特在面對納粹教育委員會提問時回答:「哥廷根的數學?再也沒有了。」

諾特在美國一所女子學院度過了生命中最後兩年,1935年,她在治療卵巢囊腫的術後感染中去世。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如同許多同時代的女性一樣,她用天賦、熱情和創造力向我們證明了,真理永遠獨立於身份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