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hakoniwa-epilogue]

本文絕非技巧性地研究山田尚子等導演形式藝術的文章。由於筆者對電影理論和形式藝術的粗淺理解,本文明顯地更偏向文學批評的角度。如果要解讀山田尚子的鏡頭,此文是更好的參考。同時,對山田尚子作品中母題的研究,我很推薦山田尚子——站在宇宙的入口

對於素晴日的解讀,有很多比我有深度的多的文章,我很推薦性別視角下的素晴日系列此岸的烏托邦

然而本文依然留有許多遺憾,一方面是,諸如《聲之形》和《涼宮春日》等作品沒有得到有深度的解讀,特別是後者,出於個人偏愛,我真想再多說點。另一方面,本文沒能夠從更多角度分析小世界敘事的結構和特點,期待能在之後作進一步的回答。

我沒有給出小型世界敘事的概括性描述,包括模式,特徵和分析的方法論。這種敘事方式並不是被大家所廣泛認同的存在,而我亦非能夠非常專業地給出這些理論元素的作者,因此,我並不推薦用本文的觀點去普遍地分析動畫作品。

本文真正想要訴說的大概體現在了第三節的引文中(說是引文實際上是自己的話x),也即:我們的文學沒有失去力量,創作者的美好就如同青春一般能永遠留存在我們心中。這絕不是應該感傷的,而是應該相信的事。特別是在經歷了這一年來如此之多不愉快的事件之後,我們的道路被霧氣遮罩,一片迷茫之時,至少請相信想象力,我們的時代依然美麗。同時,由於現存的大量亞文化研究和論述仍集中在10年前的作品,而對10年後的作品總覽性的研究甚少,這也是我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出的感慨,希望更多愛好者,有心之人能夠試着去關注被認為是「萌豚」的作品背後可能具有的意義。

本文引述了許多宇野常寬的論點,希望未來能有國內的譯介者多多關注這位評論家。

本文出自一個粳米的手下,其中對京都動畫可能過度包容,有失公正。